2019/08/01
2019/10/13
2019/10/31
募集人數 1/1 人

在來吉村中,村民們見面時會說「eokeoasu」(鄒族招呼語,願你呼吸順暢,祝福人平安順遂。)

八八風災後的來吉,透過歌謠、藝術創作重獲新生。邀請你與孩子們相遇,歌頌重生的部落,對它熱情地喊出「eokeoasu!」
我們是誰

相傳部落裡曾有一對相愛男女,男子巴蘇亞重病過世後,女子山美在塔山的洞穴中和巴蘇亞生活,山美的家人雖然困惑,但看見她開心的樣子,便沒有太多干涉。他們在塔山生活一段時間之後,山美帶著新生嬰兒返回娘家,離開前對家人說:「如果你們看見我身上的白衣掛在山壁上,表示我已經死了。」過了一段時間後,族人果真看到白衣懸掛,他們知道山美和巴蘇亞如願永遠生活在一起了。

 

神話-塔山上的白衣

 

原名拉拉吉的來吉是以鄒族為主要族群的部落,身後倚靠著鄒族的聖山-「塔山」(hohcʉbʉ)。傳說當族人去世時,好靈魂會歸屬大塔山,而壞靈魂則前往小塔山,因此族人對塔山的景仰,至今從未改變。

 

2009年,八八風災肆虐了整座山區。大雨過後,社區發展協會、當地藝術家把隨土石流而下的大石塊分散在來吉各鄰,注入鄒族特點,將之彩繪、上色,打造成獨一無二的「山豬部落」。風災後重生的樣貌,就像在背後守望著族人的塔山-「引領終點邁向另一處新生」。

 

部落隨處可見的山豬彩繪巨石

 

位於阿里山鄉的來吉國小是間藝術性十足的學校,校內每一處壁畫都是一則傳說,不時也會聽見教室傳來陣陣歌謠聲,迴盪在校內,這些藝術創作就是孩子們對文化的揮灑。

理念與嘗試

 

「學校」就像新芽,而「社區」就是骨幹,把「文化」的根透過骨幹一脈相承,使名為「鄒族」的樹更加茁壯。因此「如何把文化放進孩子心底?」便成了來吉師長們重要的一課。

 

飲水思源是凝聚的加速器

從外人的角度來看,鄒族文化因稀少而十分珍貴,但對不常下山的孩子們來說,缺乏由外向內看的雙眼,難以體會到自身文化的稀少與獨特性。

 

「我也是30歲回來部落後才重新拾起自己的文化」老師說。從外地回來後,深知文化的彌足珍貴,為了讓孩子們珍惜並了解部落文化,來吉師長們把握各種能展現文化的機會。

 

述說著歷史的阿信老師

 

部落、社區皆學校

戰祭Mayasvi是鄒族的重要祭典,由部落的兩大社(達邦、特富野)各自選定時間舉辦,在名為「庫巴 (kuba)」的建物前供奉天神,來吉的孩子們也共襄盛舉。文化祭典並非只是口耳相傳,而是讓學生實際地參與,認識到習俗之美。

 

認識庫巴(kuba)與戰祭

 

流傳塔山的聲音

在「部落音樂會」中,歌謠隊、古謠隊在部落長輩前吟唱,讓古、今的靈魂透過音符串連彼此﹔此外,學校也與嘉義縣陶笛協會合作、參與鄰近民宿的邀約,把部落文化透過年輕族群的力量吟唱出去。107年4月,來吉國小鄒族古謠傳唱隊及築風陶笛樂團,更受邀參加義大利布德里奧城–第九屆國際陶笛節,將鄒族神話故事結合童謠、古謠,並加入陶笛、人聲與戲劇及舞蹈,呈現一部講述部落傳說的Yokeoasu音樂劇。展現臺灣多元文化,讓聽眾能感受到臺灣音樂豐富與層次,也讓更多人聽見流傳於塔山的樂音。(媒體報導1媒體報導2

 

「當文化真正地被落實,那存在的意義就體現得更清晰了。」

 

來吉國小鄒族古謠傳唱隊及築風陶笛樂團在義大利知名景點進行快閃表演。

透過演出讓更多人聽見流傳於塔山的樂音

 

雙管齊下的做中學

校長認為,來吉孩子對於抽象的課程需要花較多時間去適應,身體力行的學習型態對於部落小孩來說容易許多,因此除了歌謠、舞蹈課外,希望學科也能藉由「動手做」來刺激孩子們的學習動機。

 

「亦動亦靜」是校長期許來吉孩子們的最佳寫照,長期以來,學校不斷地與社區、外界資源連結,帶領孩子們「做中學」,也期待未來有熱情的志工能發揮所長,在「靜」的面向陪伴孩子學習,無論在閱讀或學科上,打開他們另一種眼界。

 

提案與回饋

一、邀請對象

1. 藝術活動(戲劇 / 繪畫 / 音樂)

邀請藝術領域專長志工,培養孩子對表演藝術的興趣、創作與鑑賞能力。將鄒族特色結合戲劇、繪畫、音樂等不同型式的表達,提升孩子對家鄉的認同感,也讓大眾更貼近鄒族文化。

 

2. 說故事、桌遊、圖書室管理

徵求擅長說故事、桌遊的志工,帶領孩子們閱讀書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把文字、數字運用在生活中,建立孩子們的「自學力」。校內圖書館設備新穎、空間諾大,徵求志工引領孩子們學習,並協助圖書室管理。

 

3. 英文會話

偏鄉孩子學習英文沒有太多資源,大多都得仰賴學校,期望邀請有英文專長的志工,以趣味、活潑的方式,陪伴學生進行英語相關活動。

 

4. 文化課程

來吉國小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與文化脈絡,期待徵求關注原住民文化的志工,協助鄒族文化與部落踏查活動的發展,讓部落的祭典與歌舞之美能傳揚千里。

 

5. 補救教學

陪伴孩子進行學科指導、閱讀活動。

 

6. 彈性不限

「你認為的平凡,是他們的不平凡」

來吉國小由於交通易達性低,封閉性高,即使有完善的設備,依舊缺乏多元老師,孩子們的眼界終究侷限在學校、社區,因此歡迎各類專長志工進駐,一同討論如何使用校內資源,開啟孩子們的多元學習之路。

 

二、教學時間與對象

108年10月-109年2月

1. 週一、週二、週四,為補救教學時間。

2. 週二晨光時間,進行說故事、桌遊、閱讀等活動。

3. 週三下午社團時間,進行音樂活動。

4. 周四下午,進行藝術活動、英文會話。

 

各項教學的服務時間及對象皆可討論

誠摯邀請願意長期投入,或短期有任何想法的志工加入來吉大家庭!

 

三、我們的回饋

1. 住宿空間 (可開伙)。

2. 交通補助 (每個月往返2次)。

3. 教學日提供營養午餐。

4. 文化課程:與孩子們一同認識鄒族文化、歌謠、舞蹈。

5. 藝術創作:參與社區發展協會活動,體驗石雕、木雕、裝置藝術等創作。

6. 自然生態:該處自然景觀豐富,可見林中螢火蟲飛舞,3、4月時是部落的櫻花季,全來吉的櫻花盛開,將社區染成一片粉紅,十分繽紛。

7.鄒族祭典、節慶:依時節參與部落戰祭、感恩祭、小米祭、部落音樂會等富有濃厚原民文化的盛會。

8.在地生活:來吉部落像是個大家庭,小朋友偶爾也會到附近民宿廣場表演鄒族舞蹈,志工老師有機會也能在營火旁共襄盛舉,放慢生活步調,享受山林風情。

 

活動豐富的小米祭紀錄

歡迎來來吉國小
我們建議的交通方式
自行開車:行駛國道三號,由竹山交流道下,接169乙縣道往桶頭、草嶺方向行駛即可到達來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