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有最美車站稱號的東里車站,一望無際的田園風光映入眼簾,台九線旁的東里國中,即使學生數少,仍滿溢書香。
行經台九線花蓮富里段,在與長富大橋交會處,便是東里國中,校地約有4公頃,校園間滿佈大樹,即使當地四季如春,每年的冬季只有月餘,卻不令人感到酷暑難耐。
四處都是大樹的東里國中。
東里地區的族群多元,當地混居閩南、客家、平埔族、原住民,其中平埔族屏東移居而來的西拉雅族,歷史學者稱為「大庄人」,成為當地的特色文化之一;而原住民則有阿美族、布農族,多元族群也使得東里國中的母語課種類硬是比別人多了好幾種。
校園中的阿美族的木雕藝術裝置。
雖然校地幅員廣闊又有多元文化滋養,不過東里當地工作機會較少、人口外移嚴重,因此東里國中學生僅不到30位,不過學校總認為學生少、小而美,可以照顧好每一位學生,透過培養閱讀習慣,加強孩子的基本學力,有朝一日,孩子們有能力,就能成為翻轉當地產業劣勢的力量。
人手一書共讀 閱讀成為日常
每周五的某個校園角落,總會看見師生雙手捧書開心地閱讀、分享彼此在書中看見的收穫,這是東里國中最具特色的課程之一;然而,起初要孩子打開書本閱讀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每周五的閱讀時光都能看見師生捧書「悅」讀。(東里國中提供)
由於當地產業結構較無穩定工作機會,因此人口外移已是常態,此外,學生的家庭組成單親、隔代教養、低收入戶、新住民家庭各佔一定比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較無心力培植,學校便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重要推手。
學校觀察到,孩子對學習動機較弱,為了養成他們的基礎學力,閱讀是最合適的方式之一,養成閱讀的習慣,就會多一項學習新知的方式;在東里國中,不只學生閱讀,老師也以身作則加入共讀行列,和孩子一起分享從書中得到的收穫;每每有新生入學,看著學長姐捧著書坐在校園,總會在一旁觀望,不過,漸漸地,當他們也成為學長姐,閱讀早已成為日常。
不只教完要教好 積極引進校外資源
當學校已然成為孩子的推手,辦學品質就相形重要,東里國中針對孩子的學習,有著一套「不是教完,而是教好」的哲學,以閱讀為例,只有校內閱讀還不夠,學校積極引進校外資源,申請誠品讀書車計畫,讓滿載著書本的車輛駛進校園,適時給予孩子閱讀的新刺激,儘管孩子少出遠門,但書本會帶他們更靠近世界。
引進誠品讀書車資源,打造多元的閱讀環境。(東里國中提供)
而時下最夯的程式設計,學校也不忘跟上步伐,日前友校東里國小引進鹿樂志工陳健如進校帶領AI機器人課程,東里國中聽聞消息,便透過國小與熱情的志工接上線,認識機器學習、micro:bit等資訊新知,從做中學的方式,也讓孩子從中找到興趣。
鹿樂志工的AI機器人課讓孩子邊玩邊學。
土地養育作物 滋養東里
當旅人一出東里車站,遼闊的視野令人心曠神怡,在這裡,每個季節都呈現不同的風貌,綠油油的稻田、低頭飽滿的稻穗、收割後的靜謐、金黃色的油菜花、多彩的波斯菊等,都是田野會出現的美麗景色,同時也是孩子們的大教室,學校與當地米農合作發展食農教育,透過認識在地、對家鄉產生認同感。
土地養育作物並滋養著東里,期盼未來也能持續有人灌溉這片土地。
東里車站外的田地,一年四季都有著不同的風貌。
一、邀請對象
1. 圖書館志工
校內已建置圖書系統,唯教師人數少,無暇讓圖書空間更舒適、容易親近,許多應淘汰的舊書,還安放在書架上,邀請有圖書相關專長志工來美化圖書館、讓圖書館成為孩子下課的最佳去處。
圖書館內擺設較為雜亂,等待有志之士賦予全新面貌。
2. 其他
如果你有熱情、耐心,有其他專長的志工也相當歡迎。
二、教學時間與對象
1. 教學時間:與學校討論合適的服務時間
2. 教學對象:全校學生
三、我們的回饋
1. 提供免費住宿及教學日營養午餐。
2. 提供交通費用補助(每個月往返2次)。
3. 志工可一同參與師生共讀、食農教育、族群文化、田徑等課程活動。
4. 鄰近有最美車站之稱的東里車站,周邊稻田與鐵道構成的景色宜人,每年八、九月亦可至六十石山觀賞金針花海。
東里國中提供舒適、全新的住宿空間。
東里車站有全台最美車站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