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2
2021/08/23
2021/09/06
募集人數 1/1 人

「往後退,沒有路,倒不如只有往前走。」—《拔一條河》

 

「一~二!一~二!」緊握著拔河繩的小手,象徵著甲仙的剛韌堅毅,跌倒了沒有關係,擦乾眼淚、再來一次,歷經八八風災的洗禮,淬鍊出 強大生命力,甲仙國小的這群孩子教會大人的事,純粹又深刻。
我們是誰

位於高雄市東北端,東鄰玉山山脈,山丘連綿,由楠梓仙溪貫穿的甲仙區,坐落著一座歷經淬礪的小校——甲仙國小。

 

走過繁華、走過衰落,2009年八八風災後,整個村落在甲仙國小拔河隊的數十雙小手下,漸漸走出低潮,2013年更因《拔一條河》成為社會眼中的典範山城,積極打造在地特色,吸引人潮來一同見證甲仙的生命故事。

 

學校與社區緊密連結,發展梅芋竹特色課程,帶孩子走進社區,扎根甲仙;認同家鄉文化的同時,也持續邁向甲仙國小的願景:人文・科技・多元・創新,希望引進來自四面八方的資源,為孩子帶來不同的刺激和發展的機會。

 

高雄市甲仙區甲仙國民小學。

理念與嘗試

逆流而上 握緊生命的韌性

2009年8月8日的那一夜,甲仙一夕之間成了孤島,全村陷入低迷,災後創傷,許多人選擇離去。

 

此時的甲仙國小,為整個村落燃起希望,在當年度林華曲校長、張永豪主任等師長的努力下,即使缺乏設備器材,孩子不服輸的氣魄和鬥志,建立堅毅的自信心,展現生命的韌性,也開啟甲仙拔河隊的傳奇之路,而這些動人的生命故事,透過楊力州導演的詮釋,紀錄片《拔一條河》於2013年上映,受到社會各界廣大的關注,帶動大批人潮湧入,然而隨著鎂光燈的離去,如何持續運用資源發展在地特色,是甲仙現今所面臨的課題。

 

透過拔河比賽學習《拔一條河》中堅忍不拔的精神。

 

「甲仙梅芋竹」在地文化認同

為了帶給學生更多文化刺激發展在地資源,現任陳姚如校長將在地特色結合校本課程,運用社區資源,安排學生到店家動手做芋頭餅、芋頭冰;推行食農教育,實地踏查,認識梅醋製作以及竹筍加工的過程。帶孩子走進社區田野調查,創作甲仙特色導覽地圖,並練習如何成為導覽員,訓練表達能力,學習將家鄉特色發揚光大。

 

109年出版了《梅芋竹遊甲仙》雙語繪本,結合在地特色農產梅子、芋頭、竹筍,使用擬人手法,讓梅、芋、竹化身導覽員帶領讀者暢遊甲仙、認識甲仙的文史,這項創舉也讓學生發揮想像力,用自己的想像力讓大眾看見甲仙,成為應屆畢業生最棒的畢業禮物,而目前全新的繪本也正在製作中,等待著與大家見面。

 

《梅芋竹遊甲仙》繪本由甲仙國小師生共同創作。(甲仙國小提供)

 

人文.科技.多元.創新

秉持著校本願景:人文.科技.多元.創新,甲仙國小積極引進各式資源,希望提供孩子豐沛的學習機會,拓展視野,並引導學生適性發展,陳校長表示:「甲仙國小地處偏遠,學習機會相對較少,很需要專業多元的學習刺激,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顆種子,開啟他們對未來更多的想像。」

 

甲仙國小也以仙「旅」奇緣為主題,大力推動城鄉交流,讓孩子們帶著自製的繪本到友校進行交流,也透過這樣的經驗增加孩子們的文化刺激,開啟對世界的無限想像。

 

學生發揮創意將在地特產芋頭結合藝術作品。

 

因鹿樂創造的新活力

109學年度上學期,有志工再次返回甲仙服務,寒假期間也有結合數位志工共同服務的寒假營隊;下學期則迎來丁建中及其團隊,在甲仙開啟丁丁探索教室系列課程,教授英文及機器人課程,並安排孩子和華僑中學生視訊練習對話,開啟了甲仙全新的教學面貌。

 

咪豆老師的籃球課。

 

課程豐富的鹿樂冬令營。

 

丁老師的機器人課。

提案與回饋

一、邀請對象

1.  籃球志工

期待能有籃球專長志工,協助課後社團或協同教學,也歡迎其他各項體育專長的志工,可再與學校詳談。

2.  資訊志工

結合學校核心理念「人文科技」,歡迎具備資訊專長的志工,課程形式不拘。如:電腦基本技能、 Scratch課程、機器人等。

3.  閱讀志工

每打開一本書,就如同開啟了另一個世界,期待喜愛閱讀的志工和孩子一起閱讀、「悅」讀。

 

二、教學時間與對象

時間彈性可議,形式不拘,歡迎各種多元背景的志工前來拓展孩子的眼界!

 

三、我們的回饋

1.  免費住宿(有冷氣;含廚房、洗衣間等公共設備)

2.  交通費(一個月兩次往返)

3.  營養午餐

4.  參與特色課程,如:拔河隊、竹仔鼓隊等

5.  當地農產、季節性蔬果,如:芋頭、梅子、竹筍、有機香草、薑黃等

6.  深度農事體驗課程

7.  在地特色景點,如:六義山、貓巷、甲仙化石館、百年樟樹等

 

住宿空間。

 

甲仙著名景點—貓巷。

歡迎來甲仙國小
我們建議的交通方式
大眾交通:搭乘臺鐵或高捷至高雄車站,轉搭高雄客運E32高旗甲仙快線至甲仙站後,步行約3分鐘即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