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花蓮縣萬榮鄉的馬遠部落,我們看見路旁停著一台貼有「噗噗共乘」貼紙的九人座車輛,部落長者魚貫上車,駕駛熱情地用族語向乘客們打招呼,大夥準備前往瑞穗鎮上採買,探詢之後,我們發現,在這輛「噗噗」駛進部落前,長者們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到過市區,部落內的馬遠國小還差點因為生源不足遭到廢校,如今,噗噗來了,許多美好的事開始有了眉目。
部落長者準備搭乘噗噗車到市區採買。
就醫就學好幫手-噗噗共乘
噗噗共乘第一次與大家見面是在2018年11月,從臺東縣延平鄉開始,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的規劃師邱紫嘉表示,噗噗共乘是由交通部委由該公司執行的計畫,提供偏遠地區交通服務,透過與當地具有職業駕照的駕駛合作,協助滿足居民就學、就醫、外出購置生活用品的需求,目前除了延平鄉,也在花蓮縣萬榮、卓溪地區開辦噗噗共乘業務。
執行前期,噗噗共乘團隊會先針對服務當地調查需求、盤點交通資源,包括臺鐵、白牌車、計程車、公車站牌等,並透過田野調查尋找當地風評好的駕駛,如遇尚未取得職業駕照或未完全符合法規的駕駛,噗噗共乘提供完善的輔導機制,協助考取職業駕照、完成車輛登記、健康檢查等措施,建置安全運輸環境;在車輛預訂部分,除提供免費服務專線,噗噗共乘架設了線上平台供民眾登記乘車,並與當地學校、課輔班等有固定乘車需求的機構密切合作。
噗噗共乘提供完善的輔導機制,在部落司機上路前協助演練服務流程。(噗噗共乘團隊提供)
改善交通成為廢校危機的良藥
在馬遠部落,我們深刻感受到噗噗共乘對於當地的重要性,當地的媒合專員馬雅惜告訴我們,在有車子之前,部落內的馬遠國小曾因為生源不足一度面臨廢校危機,原來,馬遠村因佔地狹長,1-4鄰鄰近馬遠國小,5-9鄰位處山邊,到校的車程需要20分鐘,村內沒有大眾運輸工具,孩子家中也不一定有交通工具,5-9鄰的孩子只好改至另一頭的阿美族國小就學,這對身為布農族的馬遠部落居民而言,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噗噗共乘接送馬遠國小學童路線示意圖。
馬遠部落內的馬遠國小一度因為生源不足面臨廢校危機。
噗噗共乘的駕駛馬來通也說,學校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如果國小廢掉的話文化會跟著消失不見,馬雅惜補充說道,馬遠部落是布農族目前僅存的丹社群聚落之一(註一),如果文化沒有得到妥善保存,丹社群便幾乎是不復存在,所幸,幾年前馬遠社區發展協會獲得一台捐贈車輛,噗噗共乘在馬遠部落的服務也在2020年6月正式啟動,在馬遠國小師長與「噗噗」的努力之下,5-9鄰的孩子回來了,學校也持續發展合唱團、射箭隊,致力於文化保存。
馬遠國小校園隨處可見的文化彩繪圖樣。
自己人造福自己人 部落的事就是我的事
馬遠部落的噗噗共乘駕駛共有4位,馬雅惜說,駕駛全數來自部落,馬來通原本在瑞穗車站周邊開計程車,不過受旅客數影響,載客量並不穩定,在親戚介紹下加入噗噗共乘,「開噗噗車比較好!」馬來通肯定地說著,因為開噗噗車的收入穩定,乘客也都是平時熟識的村人,在車上大夥總是有說有笑,談話中馬來通重複說了幾次:「跟小孩子說說笑笑很高興!」不難感受到他內心的喜悅,而一旁的馬雅惜補充,孩子在車上會跟馬來通聊天,甚至連爸爸媽媽吵架都告訴他,有時馬來通還當起和事佬,要大人別吵架了。
馬來通對於能成為噗噗共乘駕駛,感到相當開心。
能替村莊的人服務,對馬來通而言是再好不過,「我載的老人家就像自己的父母,小孩就當自己的小孩」有時候他還會拿出銅板給孩子零用錢,馬雅惜說族人都會把部落的孩子當作「部落的寶貝」,大家也會幫忙監督噗噗共乘的駕駛,邱紫嘉就曾經因為其他部落有駕駛接送孩子遲到了,被孩子的鄰居奶奶帶到大樹下「叮嚀」了許久,部落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的信念,也深深影響到噗噗共乘的服務人員。
搭上噗噗 共乘幸福
目前噗噗共乘所有服務區域的載客量,一年受惠的人數可達30,000人次,然而,噗噗共乘造福的的不只是乘客,馬雅惜感性地說道:「我是因為噗噗共乘才有現在這份工作。」他分享,原本都是在便利商店服務,輾轉到文健站服務後加入噗噗共乘,能回到部落服務是他從前想都沒想過的事,在部落青年大多在外工作的現今,馬雅惜就是部落的子女、族人的好幫手,幫忙安排族人就學、就醫、購物的車輛需求。
回想起服務時的點點滴滴,邱紫嘉提及辦理噗噗共乘業務需歷經多次的共識會,蒐集當地居民的需求,進而一一提出解方,過程中曾促成居住地僅一街之隔但卻數十年未曾聯繫的神父及牧師開口對話,甚至解開了長年的對立局面,凝聚了區域內的共識,對團隊而言是意料之外的暖心收穫;而對於未來的期許,邱紫嘉表示,未來噗噗共乘團隊將持續擴展服務版圖,也希望能更系統化地運作相關業務,馬雅惜和馬來通也相當期待服務區域的拓展,讓更多人一起搭上噗噗,共乘幸福。
噗噗共乘團隊與部落重要幹部討論當地服務方針。(噗噗共乘團隊提供)
註一:布農族因方言與風俗上的差異分為六個亞群,包含卓社群(Takiitudu)、卡社群(Takiibakha)、巒社群(Takbanuaz)、丹社群(Takiivatan)、郡社群(Isbubkun)、蘭社群(Tapukul),丹社群位於信義鄉濁水溪上游的丹大溪流域,丹社群主要部落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花蓮縣萬榮鄉馬遠村、卓溪鄉,部分族人經移動後到達東部海岸平原,包含長濱鄉南溪、瑞穗鄉奇美等地。(資料來源: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