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昇國小,一所座落在台一線旁的鄉村小校。從前因為地處交通要道,使得這個地區熱鬧非凡;40年後,村子裡的龍昇國小僅有17位孩子,108和109學年度更是全臺灣「一般地區」學生人數最少的小學。這是一所正在力求轉型的鄉村學校,卻碰上百年一遇的世紀病毒,於滾動修正的過程中持續堅定地走在蛻變之路上。
一個被遺忘的村落
龍昇國小所處的村落,曾經是台一線上繁華熱鬧的村落,現在距離高鐵車站也只有六分鐘,三分鐘的車程即可抵達國道交流道,對外交通看似十分便捷,但實際上村子裡的民生購物相當不便。疫情期間,最近的早餐店遠在四公里之外,至今仍看不到販售午晚餐的商店。這個凋零的村落如同許多偏遠地區人口大量流失,年輕人紛紛選擇到外地工作生活,而教育補助計畫與學習資源卻總是跳過這所長久以來在政策下似乎被遺忘的「孤校」,只因被歸類為一般地區的學校。110學年度龍昇國小正式調整納入「非山非市」類別的小學,學校也提出申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轉型計畫,試圖找到適合鄉村小校的發展模式。
減法教學 將老師留下
龍昇國小每天早上從九點到十二點之間是沒有鐘聲的,「我們要讓老師跟孩子們沉浸在這段一起工作的時間。」校長王世文說。「先進行減法再思考加法」是王校長到龍昇國小服務之初進行的第一個調整,不同於一般學校早自修時段為學生安排各種閱讀、體能、競賽或表演等活動,龍昇先取消教學以外的一切安排,讓老師能夠專心在教學,教與學因此回歸到最單純的狀態。「必須先做減法,往後再慢慢思考討論要加什麼回來。」王校長指出,每個學校面對的問題都不一樣,在龍昇有八成教師都是代理老師,但不影響對教學的熱忱,透過耶拿教育( Jena Plan)、混齡教學的培訓與試辦,陪伴老師專業增能及典範參訪,激發老師的教學熱情與願景,師資穩定了,鄰近村落的孩子也來了,原本僅有17位孩子的龍昇國小,新學期多了5位外校轉來的學生。
龍昇國小長久在政策下如同被遺忘的「孤校」,現在正試圖找到適合鄉村小校的發展模式
循序漸進 為小校教學量身規劃
「其實小校常常遇到一些問題,我們第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學習互動,第二個是學科能力,第三個是文化的交流。」校長說。在學習互動上,龍昇國小進行混齡及耶拿理念的教育模式,從低、中、高年級的混齡編班,發展到跨三個年級的混齡教學,透過混齡混班的方式讓一、二、三年級的孩子在同一個大教室進行學習,四、五、六的孩子在一起互動,原本全班可能只有一位孩子,但透過混齡的方式,就有11位孩子能成為同班同學;學科能力的部分,校長透過外部尋求資源,申請輔導員陪伴老師進行國英數基本學科教學指導,邀請蒙特梭利的老師入班觀察及課後討論,而耶拿的教育理念鼓勵運用國家課綱與教科書,則讓老師在教學上更容易上手。先讓學校的教學穩定,最後才循序漸進地慢慢進行加法,讓外部的資源能夠進來,或是帶孩子出去參訪,增加文化交流的機會。關於龍昇國小的實驗教育計畫,王校長認為其實還需要一段時間需要去將實驗教育計畫內容進行反覆調整與修訂,方能符應在地化的轉化歷程,但是隨著疫情三級警戒,改變了龍昇國小「轉型」的節奏,也挑戰著老師們「滾動式調整」的應變能力。
校長與老師們逐一討論教學模式、教室裝修…,為孩子的需求量身打造。
Online教學的學習落差
為線上教學超前部署、沙盤推演多時,在宣布停課的那一天,龍昇國小向教育處申請13台筆電與網路卡,當天可以立即調度提供給需要的孩子。「硬體設備這部分不用擔心,政府、社會給予的資源都很充足,非常感謝!」校長說。
王校長指出,臺灣的教育社群很普遍且資訊交流快速,龍昇老師的教學與資訊素質,在面對線上教學技巧的學習與精進是很快能夠上手。「印象最深刻的是5月19號宣布開始停課,很多學校推出了所謂的一天七堂課的online線上課程。」校長笑著說。幾週之後大家就發現線上數位排課模組是需要調整的,「學生如何在線上待7節課?對師生都是大挑戰!」老師們面對疫情的挑戰,邊學邊做、滾動式修正,後來覺得線上課程不宜填滿學習時間,特別是小校人數少,因此擁有更大的彈性空間。「我們只有二十幾位學生,有些可以線上課後再一對一指導學生,也能把文本教材送去學生家,鄉村學校在這方面調整速度可以很快。」王校長說。
停課第一時間,學校便提供孩子平板電腦及網路,努力解決數位困境。
教學模式與方法能夠滾動式修正調整,而家庭支持是鄉村學校在面對遠距教學最大的困難。王世文校長說:「落差是一定有的,不管臺灣、國外的研究結果都一樣。」學生線上學習的習慣需要養成,師生教與學的即時互動性無法像實體教學;此外,停課不停學,家長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管理孩子使用數位載具的時間、家庭是不是有能力給予數位教材以外的學習資源,都加劇擴大城鄉孩子的學習落差,而弱勢家庭勢必會更大。王校長語重心長地說道:「這時候,學校和老師的角色很重要,能夠把村裡的學校留下來,對於一個地方、對於鄉村的孩子更顯得相對重要」。
圍一個大圈圈
防疫停課期間,上課前15分鐘,孩子紛紛進入Google Meet的線上教室,在雲端上聊天、互動;到了下課時間15分鐘,孩子們又是一陣「嘰哩呱啦」。平時,龍昇國小的每一天都是以圍圈圈對話開始(opening circle),孩子們圍坐成一個大圓圈,看見彼此聊天;課程結束時,也圍成一個圈,回顧分享一天所學。群體群行是耶拿教育的理念特色,「對話」、「遊戲」、「學習」、「分享」的生活節奏,已逐步體現於龍昇國小師生的日常作息。「耶拿圍圈圈的目的就是可以看到彼此,現在我們在線上相見也像是圍圈圈,其實是異曲同工的效果。」即使疫情擾亂了日常作息,在不斷地滾動修正中,龍昇國小找到自己的節奏,仍堅定走在前往實驗教育的路途。
「對話」、「遊戲」、「學習」、「分享」的生活節奏,為耶拿教育的理念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