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擅長念書」之姿畢業於明星學校,進入人人稱羨的科技公司上班,曾嘉裕卻說自己沒有專長。「從小到大的教育,只告訴我要認真追求考卷上的分數,但未曾強調教室外的各種可能。」主流的價值教孩子要為了考試把注意力放在課本上,要以獲得高薪為前提來選科系,「踏著這樣的路徑,也讓我錯失發掘自己興趣的機會。」亮眼的學經歷,掩蓋不住他一直以來的遺憾。
在科技公司服務幾年後,也許是內心還有什麼渴望在蠢蠢欲動,他萌生起離職念頭。就在猶豫之際,剛巧看到金門多年國小招募志工的資訊;因為從沒到過金門,就這樣給了自己一個辭職的理由。
雖然謙稱自己沒有專長,但並未阻礙曾嘉裕投入志工行列。(相片提供/曾嘉裕)
一開始,對於自己可以貢獻什麼,曾嘉裕坦言他也說不上來:「有人會打棒球、彈鋼琴、變魔術……,可是我卻一個也寫不出來。」然而這樣的擔心並未阻礙他加入志工,「我還是很努力地想了自己的一、兩個特點。」從他的特質、個性到他修習的專業去找線索,他於是向學校提議要教科普知識。最後則是配合學校課程安排,擔任科學社團志工。
在備課時也才發現網路上有許多資源可以運用,例如,影音平台上的科學實驗小短片,裡面有詳細的教學步驟,以及相關的物理、化學原理介紹,他需要做的,就是在課前先行操作一遍,以確保不會「凸槌」。「有些就只是非常簡單的實驗,大人可能覺得沒什麼稀奇,可是小朋友卻會感到非常驚訝。」其實不必準備太複雜的內容,也不必擔心準備的課程孩子會感到無趣,因為,好奇心是孩子的本性,一點小小的新奇就能讓孩子有大大的滿足。
如果真的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他也建議可以從自己的背景著手,去思考各種可能性,或者找身邊的人聊聊,從旁人的角度比較容易看到一些自己沒發掘的特質。
「過去的經驗讓我體會到,有想做的事,只要付諸行動都會有所收穫。」他說,是這股直覺的驅使,讓他第一次前往金門,第一次擔任志工,第一次為孩子上課;他已經在今年六月結束這趟志工之旅,而這直覺依舊沒有讓他失望。
關於志工,他們說
有期待,也會擔心,但他們終究還是踏出了那一步。關於志工,他們這麼說……
老師
「從老師轉換為志工身分,心情上更輕鬆,也因而更能發現小朋友的優點,更能樂在教學。」 ──沈秋蘭
「換一個教學環境,是挑戰,也是充實自己、加強自己教學經驗的好機會。」──許佩芬
「擔任志工,樂在其中怎麼會累?這是一種享受!」──林義成
上班族
「一路循著主流的路徑走來,這一次,我告訴自己,不要在未來回過頭時,發現自己漏做了什麼而後悔。」──曾嘉裕
「有時候想做什麼,就是需要一股衝動。現在的我對偏鄉教學有熱忱,我不想錯過這股悸動。」──邱薇珊
「小朋友不懂水電就會跑來問我怎麼辦,我就會覺得:『他們沒有我不行吧!』人都是這樣,被需要的時候,就會很有成就感。」──郭健榮
「我在工作最落魄的時候投入志工,我覺得每一次的低潮都是新的開始,因為當你在最低落的時候,就會願意去嘗試很多新東西。」──闕鈺倪
學生
「也許對未來還迷惘,那麼就把擔任志工當作一趟學習之路,去了解自己喜歡什麼又不喜歡什麼。」 ──楊詠而